宋宝儒书记就十三五规划编制接受校报记者专访

发布时间:[2016-12-13]

     记者:宋书记,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十三五”规划是学校未来五年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请您谈谈“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情况,好吗?

  宋书记:好的。“十三五”规划是一个体系。就是我们说的“1+10+8”的规划体系。“1”是指总体规划。“10”指的是专项规划,包括德育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教育教学规划、学科建设规划、产学研与社会服务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信息化建设规划、教育国际化规划、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与图书(档案)建设规划组成。“8”指的是二级教学科研单位规划,包括工学部规划、文理学部规划、经济与管理学院规划、高职学院规划、应用艺术设计学院规划、体育部规划、工程训练中心规划与电子废弃物研究中心规划。

  总体规划有9778字,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发展形势与环境、发展基础与差距、发展定位与目标、发展任务与重点工作、组织实施与保障。总体规划从环境分析入手,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进行了认真梳理,对“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对实现目标的基本路径和保障措施进行了说明。应该说,总体规划本身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现在你看到的总体规划框架和原来的总体规划框架,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是根据规划工作的实际需要,按照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原则出发所做的修改。

  记者:经过您的介绍,我对“十三五”规划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学校发展是有连续性的。“十三五”规划对于“十二五”的学校发展是如何评价的?

  宋书记:主要是基础与优势、差距与不足这两个方面。具体的内容,“十三五”规划中有详细论述,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十二五”时期,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治理结构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学校章程获市教委核准生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的标志性成果,包括: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论证、实施学分制改革、自主创业典型不断涌现、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水平、学生广泛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等;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应用技术实施成果转化,获批建设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成为上海市教委知识服务团队建设试点单位,建成一批技术转移工作站和产学研工作站;教育国际化布局不断优化。与欧洲、北美、澳洲、亚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计约50家高校和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布劳沃德学院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海外访学、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教师比例大幅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第六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成立劳模文化研究中心,组建劳模讲师团,设立劳模育人实践基地,劳模精神育人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专题学习教育、宗旨教育取得实效,党员干部作风明显改进。党建工作责任制更加落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稳步推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统一战线工作扎实推进,党外人士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道路上还有一些急需突破的问题。一是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规律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总结,办学理念还需进一步适应新常态。二是对办学定位的认识还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还不够明显,服务社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双师型教师还比较缺乏。四是办学空间有限,资源共享和利用水平不高,教学实践场所与创新创业物理空间不足。

  记者:应该说,“十三五”规划是关键时期的关键规划,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宋书记:好的。“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四个方面:把握时代特征、服务经济社会、坚守办学定位、促进师生发展。

  把握时代特征,是要认清新形势,深刻认识经济增长转入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的新常态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优化学校的办学行为;服务经济社会,是要树立外向视野,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跳出学校看学校”,杜绝关门办学,以更高的站位审视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特别是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规律;坚守办学定位,是要以高水平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为聚焦,专项规划和二级教学科研单位规划认真对表,形成可操作、可考核的路线图。多科性的规划定位不仅有数量要求,也有质量指标。根据办学定位,进一步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师生发展,是要把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推动学校的发展与师生发展同步同向。把促进师生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优化办学格局,拓展空间布局,完善相关功能,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记者:谢谢宋书记!经过您的介绍,我对“十三五”规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据我所知,不管是总体规划还是专项规划都进行了非常多的修改,请您介绍一下修改的具体情况,好吗?

  宋书记:确实如此,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都进行了很多修改。刚才提到的是总体规划的框架修改。初步统计,从总体规划形成初稿以来,一共进行了将近40稿的修改。专项规划和二级教学科研单位规划,也普遍进行了3-5轮的修改。

  专项规划中修改次数最多的,应该是校园建设规划。一方面,校园建设规划是“十三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长期处于物理空间不达标的情况,应该说空间不足一直是制约我校改革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校园建设规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外部政策环境也会有一些调整和变化,需要我们及时地跟进。

  总体规划的修改,更多的是基于“接天线”的需要。我校“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上位文件有了新的论述和导向,我们会在规划文本中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或修改。比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理念后,我们第一时间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或体现。《中国制造2025》发布后,我们仔细研究了相关论述,并在规划中做了相应的修改。除此之外,指导我们修改的上位文件主要是四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

  应该说,规划的修改完善过程,也是我们对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规律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经过反复深入的研讨,我们确定了应用型高校改革发展的7个核心要素: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校园基本建设、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建设。这7个要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主体职能,包括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第二层次是条件支撑,包括场地支撑和人才支撑;第三层次是战略导向,包括国际化和信息化建设。这里我想重点讲一讲国际化和信息化建设。

  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创新理念的描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开放理念的描述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应当说,这两者是有联系的。高校是“三个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交集。对于我校来说,也确实已经到了不开放就没有创新,不开放就不能发展的地步。开放应该是全方位的,既意味着不能固步自封、自以为是、自娱自乐,关起门来办学,也意味着要更加深入地融入国际,主动用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来引领、带动办学水平提升。信息化也是同样。目前学校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信息交流方面的瓶颈。有的没有打破信息孤岛现象,没有做到最大程度的共享。有些办事流程不清晰,效率不高,也有一部分信息公开不够,师生获取信息还不方便。对于信息化不能形而下地理解,而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利用好学校的各种信息资源,对于我们提升办学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基于此,我们把国际化和信息化也列入了学校发展的7大核心要素。

  7大核心要素构成了总体规划的逻辑主线。对“十二五”发展历程的回顾,对“十三五”发展目标的论述和具体的任务部署,都从这7个方面展开。

  记者:经过您的介绍,感觉对“十三五”规划是一个逻辑严密的体系。我注意到,“十三五”规划对学校发展总体目标的描述是“高水平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应该如何理解这一目标?

  宋书记:这个目标有三个关键词:高水平、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市教委的二维高校分类体系按照“人才培养主体功能”和“学科门类集中度”两项指标,构建了高校类型12宫格。“人才培养主体功能”包括几个指标:硕本比、应用型研究生比例、博士点集中度、基础性科研投入占比、师资结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把高校分为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应用技能型。我校的定位是应用技术型。“学科门类集中度”主要考察学校的主干学科数量,7个以上为综合性,3-6个为多科性,1-2个为特色性。我校的现状是特色性。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我们希望加大经济学学科门类发展强度,从“特色性”逐渐发展为“多科性”。

  在上海高校中,和我校同样定位为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的兄弟院校还有几所。也就是说,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只是圈定了我校的阵营归属,还不足以准确地表述我们的发展目标。基于此,我们考虑加上“高水平”的描述。高水平,既有相对于历史发展水平更高的纵向比较考虑,也有相对于其他兄弟院校的横向比较考虑。就是我们规划文本中提到的:工科见长、管经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实力居于上海同类高校前列,特色鲜明和富有竞争力。

  为了实现“高水平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目标,需要我们对人才培养规格和办学格局也有清晰的定位。我们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是:掌握职业技能、崇尚职业信用、彰显职业特色的高技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办学格局定位是:以特色本科教育为主体,合理布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高水平国际化高职教育,构建多层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记者:谢谢宋书记的解读!规划中短短几行字,没想到蕴含这么大的信息量。教育教学工作,是我们的中心工作。“十三五”规划对人才培养工作是如何定位的?

  宋书记: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要适应新形势,就是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招生制度改革;第二,是形成合理的办学结构。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800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规模达1000人左右,本科生规模达13000人左右,专科生规模达4000人左右;外国留学生规模达1000人次左右;成人学历教育规模达到6000人左右。第三,是加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包括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结题验收、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等。

  记者:听了这样的介绍,感觉很受鼓舞。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路径,“十三五”规划是如何考虑的呢?

  宋书记:首先是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适度降低工学类专业占比,增强核心竞争力,体现工科见长。适度降低管理学类专业占比,加大经济学类专业发展强度。理学、文学、艺术学类专业规模相对稳定,增强其服务工科、引领工科、融入工科的能力,体现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工学类本科专业提升内涵,形成有一定影响的专业群;经济类本科专业要加快发展步伐;文理类本科专业要做强专业特色;艺术类本科专业要加强专业融合,增强核心竞争力。聚焦重点学科专业,拓展研究生学位点布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提升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能力。专科专业推进结构调整,优先建设适应上海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优势专业和紧缺急需专业。

  还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完善劳模育人体系。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总结完善中高、中本贯通人才培养工作,稳定办学规模,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发系列教材,出台课程标准。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稳步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成人与继续教育办学水平,实现办学规范、过程监控、合作拓展的有机融合。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顺工作机制。

  记者:规划的落地、落实,需要人才资源的支撑。“十三五”规划对人才队伍建设是怎样论述的?

  宋书记:“十三五”规划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总要求是:建设支撑学校发展的人才队伍。这里面不仅包括师资队伍,还包括其他人才队伍,体现的是“大人才”观。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强调分类管理制度、优化薪酬体系、完善考核新机制,增强考核的科学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另外,作为应用技术大学,我们要尤其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目标是在数量上达到专任教师的50%以上,在质量上满足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

  记者:规划的生命在于实施。“十三五”规划在实施与保障方面是怎么考虑的?

  宋书记:主要是五个方面。第一,是加强党的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结构。第二,是加强宣传,凝心聚力推动发展。在这方面,宣传工作的任务很重。第三是构建观测指标,总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建立可评估、可操作的年度工作指标体系。第四,是强化监督检查,发挥教代会、工代会的监督和校友理事会的智囊作用。第五,是加强统筹协调,完善财力保障。发挥财务预算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作用,确保经费使用科学高效、合理合规。

  记者:再次感谢您拨冗接受我们的采访。